一個內心有光的人
——記全國模范法官、湖北省浠水縣人民法院散花法庭庭長程呈友
把能做的事做好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只要組織有需要、工作有需求、群眾有呼聲,程呈友總是隨叫隨到,從不推諉,始終用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程呈友深愛法官這份職業,始終堅守人民法官的職業道德和操守,堅守“公正司法 司法為民”,用心用情化解當事人之間的矛盾糾紛,為實現“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奉獻自己全部的光和熱。
作為一名基層法官,程呈友敢于擔當、甘于奉獻。20多年的司法生涯中,無論崗位、職務怎么變,他都立足本職,兢兢業業,始終發揚孺子牛、老黃牛、拓荒牛的精神,用真心真情服務人民群眾。自被任命為法官以來,他每年審執結案逾百件,調撤率均在六成以上,審執的案件無一錯案,無涉訴信訪。他扎實的工作作風、優異的工作成績得到了領導的肯定、同事的贊揚、群眾的認可。
作為一名政法干警,程呈友堅守、扎根在化解矛盾糾紛前沿的基層法庭,做到尊民、親民、為民,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認真辦理好每一個案件,維護好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守護好鄉村的平安幸福。
程呈友說,把事當事做,把能做的事都做好!
▲程呈友和同事帶著國徽開展巡回審判
“這位法官 辦案真細致啊”
“大熱的天,法官還在地里測來量去的,我聽法官的,等案子結了,再跟農戶把土地租賃合同補簽了,防止以后再扯皮,書記、隊長,你們也幫我做個見證!”
“要得,都是一個地方的人,就應該這樣!”
“老張,你的羊以后要看好啊,再不要讓它到處吃,這次老劉家的樹苗損失不小呢!”
“曉得了,曉得了!”……
這位群眾口中的法官,就是湖北省浠水縣人民法院散花人民法庭庭長程呈友,老張和老劉是他受理的一起由“羊吃樹苗”引發的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案件的當事人。
原告老劉的苗圃和被告老張經營的農場土地相鄰。前不久,老劉種植的苗圃中的樹苗被老張飼養的羊闖入并損毀,老劉找老張索賠,老張不認賬,老劉一怒之下將老張訴至法院,要求老張賠償他購買樹苗的價款、土地整理工時費和人工費共計11萬元。
程呈友受理該案后,了解到雙方爭議的焦點在土地的租賃經營權上,但因為雙方與農戶都沒有簽訂書面租賃合同,導致原、被告對同一塊土地都主張是自己在農戶手中取得了租賃經營權,且這塊土地處在相鄰兩個村的交界處,如果土地租賃經營權的問題不弄清,可能會出現今后農戶要租金時,雙方都推脫支付租金責任的情形。為更好地化解矛盾糾紛,程呈友決定對涉案土地進行現場勘察。
炎炎烈日下,程呈友帶領干警穿行在田間地頭,認真測量土地面積并記錄相關數據,為確定雙方土地界限,程呈友還邀請管轄土地的兩個村的村委會負責人和當事人一同參與勘察評定。
汗水浸濕了衣衫,當事人都為他重證據、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和不畏辛苦、耐心細致的精神所感動。程呈友還就地做雙方當事人的調解工作,經過再三調解,原本劍拔弩張的兩個人慢慢靜下心來,都明確表示會友好協商解決賠償事宜,并對不規范的土地流轉合同采取了補救措施。
考慮到該案在當地較為典型,村民關注度高,為更好化解矛盾,發揮以案釋法的作用,程呈友在確定了雙方土地界限后,第一時間組織雙方當事人就地開展巡回審判。
庭審當天,附近村民都來現場旁聽,庭審結束后,村民紛紛感慨:“法官辦案真細致啊,田地面積、苗圃的經濟損失計算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樣雙方再也不扯皮了。”“以后我們的田地要出租也要跟別人把合同簽訂好,免得扯不清楚?!薄岸ㄕ娴暮苤匾覀円尯⒆佣嘧x書,多學點知識,我們自己也要多學點法,今后遇到麻煩事也可以找程法官為我們討公道了……”
“到哪里都是工作”
1996年,程呈友畢業分配到浠水法院工作,20多年來,他始終堅守在基層一線,只要組織有需要、工作有需求,他總是迎難而上,排除萬難。
“從我到法院上班的第一天,就對自己說,‘能進法院工作,是你人生最大的幸運,一切聽從組織的安排’?!闭f到做到,工作20多年來,程呈友先后在院辦公室、執行局、刑事審判庭、團陂人民法庭和散花法庭工作過,每次工作崗位調整,他都不講條件,堅決服從組織安排,無論崗位職責怎么變,他都欣然接受。
2013年,院黨組根據工作需要,決定將程呈友從刑事審判庭調到基層法庭工作,而且還是最偏遠的團陂法庭。當領導征求他的意見時,他只有一句話:“到哪里都是工作,服從大局,聽組織安排?!倍@一待就是7年。7年間,他以庭為家,每天早晨早起把庭里的衛生打掃得干干凈凈。在他和庭里干警的共同努力下,團陂法庭被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確定為“全省示范法庭”。
2016年,司法改革剛啟動,只有5名工作人員的團陂法庭,一名老同志因心臟病住院休假3個月,院執行局集中執行抽走一人,庭長母親病危請假照顧,能夠進入工作狀態的,只有程呈友和一名書記員。為了不讓庭里的工作掉隊,當時還是審判員的程呈友主動承擔起整個法庭的審、執工作,挑起了大部分案件審執重任。白天開庭,晚上寫文書、搞執行。有人勸他:“你真是個木頭樁子,領導把你放在哪兒,就釘在哪兒了??茨?,忙得44歲頭發就白了,頭上禿了頂,要跟領導提提要求,回法院機關工作?!彼麉s笑著回答:“不管在哪個位子,總是要做事的。”
無論崗位如何調整,程呈友總是坦然處之。辦案之余,他還會帶領法庭干警一起,走鄉鎮、進企業、進學校,巡回審判、送法上門,為學生講法治公開課,為婦女兒童講人身權益保護,幫助企業預防金融風險。他所在的法庭,每年都會舉行“法庭開放日”活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鄉鎮、村(社區)干部走進法庭旁聽庭審、參與座談,積極服務鄉村振興和基層社會治理。
“我只是一名泥腿法官”
“我只是一名‘泥腿’法官,十分感謝組織的信任與培養?!?021年7月,程呈友被評為黃岡市“十佳政法干警”時這樣介紹自己。20余年來,他扎根基層,歷任團陂法庭助理審判員、審判員、副庭長,散花法庭庭長,先后榮立個人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各一次,榮獲“全國模范法官”“全國優秀法官”、第二屆全省“最美基層法官”等稱號,其家庭也被全國婦聯評為“全國最美家庭”、第十二屆“全國五好家庭”稱號。
“不生事,只做事,把事當事做,并做好。”這是院領導對程呈友的評價。
辦案的路上,看見老者挑著重擔子走不動,程呈友會主動地接過老人的擔子,挑一程,送到家,家常話一聊,要找的當事人住在哪里?兩家的矛盾焦點在哪里?都打聽清楚了,案件調解也找著了重點。碰到鄉親們有法律方面的問題,他會熱情地提供法律咨詢;遇到情況特殊的當事人,他還會在案后進行回訪,對困難的當事人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
在鄉村辦案,與村里人說法言法語,你會被排斥。一板一眼地講法理,他也聽不進去。心與心交融了,最難的案件也有合法、合情、合理的解決的途徑。
程呈友曾辦理過一起特殊的離婚案件,團陂鎮某村的劉某到法庭要求離婚。受案后,程呈友和同事給被告女方王某送達傳票時,王某的父母情緒十分激動,認為法官是原告劉某的“幫兇”,連門都不讓進。程呈友沒有貿然地像處理普通案件一樣開庭,而是到村里走訪。
原來,這次已經是劉某第二次提出離婚,劉某稱妻子王某在婚前刻意隱瞞精神病史,所以堅決要求離婚。但婚后劉某常年在外打工,王某和女兒兩人常年在娘家居住,生活費、學費劉某一概不管。再三調解下,王某的娘家人提出,“離婚可以,劉某需要支付30萬元的精神損失費。”這個要求一提出來,雙方矛盾更加激化。
程呈友在開庭后沒有急于判決,而是循序漸進給雙方做工作。與劉某談家庭責任,督促他為妻子治病,不能讓孩子失學;與王某娘家人談王某的治療,幫助她回歸正常生活,引導他們正視劉某的經濟能力,防止矛盾再升級;對王某女兒進行心理疏導,讓孩子多點快樂,多點笑臉。
待王某出院后,程呈友組織雙方當事人、代理人繼續做調解工作,在女方精神狀況正常的情況下詢問其意見。經過多次努力,雙方最終達成調解協議,由女方撫養孩子,男方給付經濟幫助款和撫養費11.6萬元。劉某當庭支付了11萬元,并承諾按期支付余款6000元。
為更好地保障婦女兒童權益,程呈友還向縣婦聯報告了王某母女的情況,縣婦聯非常關注該案,不僅參與了該案的調解,還對王某母女開展了幫扶。
一場耗很許久的離婚訴訟正式結束,小山村恢復了往日的寧靜。后來,程呈友進村辦案時還特意買上小書包去看望王某女兒,孩子高興得不得了,捧著書包笑,眼睛里閃著溫暖的光,王某經治療病情也好轉不少。
“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應”
▲程呈友在當事人家中做調解工作
“我想告狀,要別人賠我錢做手術!”
2016年底的一天,一位中年男子沮喪落寞地走進法庭,頭部明顯有一塊凹陷了下去,程呈友見狀趕緊把他請進辦公室,遞上一杯熱茶,那男子接過茶杯,怯怯地說。
經詢問得知,男子姓朱,才40歲出頭,但因生計所迫顯得十分蒼老,因此程呈友管他叫老朱。
老朱是在車上搬運水泥的過程中摔下來導致頭部嚴重受傷,通過做顱部手術才保住性命。但車主洪某和貨主何某相互推脫責任,都說老朱是對方雇請的,與自己無關,賠償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老朱前期舉債治療的費用分文未獲賠不說,還急需費用進行第二次手術,因實在索賠無望,才到法庭來尋求幫助。
收到起訴材料后,程呈友立即著手進行立案、排期、送達,但當事人間對立情緒過大,車主和貨主始終不愿配合。程呈友多次上門做工作,最終使二人態度有所軟化。但庭審中,二人仍然各執一詞,都將責任往對方推。老朱見此情況,情緒非常低落。
程呈友不斷地和代理人溝通,和洪某、何某深談,讓他們設身處地考慮老朱的處境和感受,并講明相應的法律責任和法律后果。功夫不負有心人,案件最終得以調解,老朱也按期拿到了賠償款,解決了燃眉之急。
在后來的案件回訪中,老朱透露:“原來我下了決心,如果官司輸了得不到賠償,就找他們拼命,多虧你們,不然肯定要出大事?!?/span>
是啊,如果當初該案沒有妥善處理,老朱肯定會陷入極度的困境,失去生活的信心,還可能會釀成惡性事件。案結事了,簡單的四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是那么簡單。
作為基層人民法庭的一名法官,多年來,程呈友的足跡踏遍了鄉鎮的角角落落。
“送達盡量趁早上或晚上去,這個時候當事人在家機率比較大;放假的時候要有人在值班,在外打工的人這個時候才有時間;問路的時候,盡量別透露案情;接待的時候要熱情,誰來都倒上一杯水……”說起這些辦案心得,程呈友滔滔不絕。
法律雖是冰冷的,但法律人是有溫度的。程呈友常跟院里的年輕人說:“要堅守對法律的信仰,身為法院人,不僅要對自己負責,更要對當事人負責,對社會負責,要敢作敢為,問心無愧!”
內心有光的人,總能帶給人溫暖。程呈友總說:“我自己是農村出來的,深知人民群眾對法治國家、法治社會的向往,我們作為法官,要時刻牢記依法辦事,堅決捍衛法律的公正和尊嚴。”
程呈友曾審理過一起王老爹夫婦起訴三個子女贍養糾紛的案子。兩位老人的兒子和女兒都在武漢做生意,老兩口早年就獨自居住,靠勞動和兩個女兒的接濟維持生活,但近年來因身患疾病,婆婆又多次做手術,生活困難。由于家庭矛盾導致兒子一家與老人之間積怨較深,雙方為手術費用問題還發生爭吵和沖突,驚動了當地派出所并鬧上了電視臺。雖然通過節目組調解解決了手術費用問題,但贍養問題沒有得到處理,后經所在村委會多次做工作,也未能解決。
程呈友心里清楚,“血濃于水的親情”是這個案件調解的突破口和切入點。為了讓老人和兒子兒媳打開多年積怨的心結,程呈友真誠地與他們交心談心,從法、理、情三個方面勸導他們:“百善孝為先?!辟狆B父母是子女的法律義務,也是中華傳統美德……真心換得真情,多次溝通勸導下,夫妻二人最終同意與兩個女兒分擔老人的贍養費和今后重大疾病的費用,并表示以后會經常回家看望他們,維護好這份親情。案件得到了調解處理,瀕臨破裂的親情也得到了彌合。
“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應?!笔浅坛视岩回灥墓ぷ鲗懻?。
“你在前線作戰,我為你守好后方”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程呈友所在的散花法庭接到疫情防控排查及宣傳的工作任務,他二話不說就沖到一線。
“小王回武漢過年了,現在出不了城,小艾和小陳家里都有人從武漢返鄉,需要居家隔離無法返崗,現在疫情防控形勢這么嚴峻,我先頂上!”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向全縣人民群眾發出以下倡議:一、保持衛生習慣,勤洗手,出門戴口罩……”
“老鄉們,都回家休息吧,不要在外面聚集,口罩要戴起……”
一人一車一喇叭,整個春節,程呈友都堅守在抗疫一線。看到有人員聚集、未佩戴口罩、不配合防疫工作的,他都會進行勸誡、勸散,有時也會跟著鎮領導一起到村里去檢查防疫工作開展情況。2020年2月14日,鎮里安排法庭到交通卡點值守,程呈友又帶上剛返崗的干警小艾一起到指定卡點報到,開始了24小時的輪班值守。
程呈友的妻子是縣婦幼醫院的護士,雖然因為懷孕不能上一線,但她依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全力為一線奮戰的戰友們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夫妻兩人都要堅守工作崗位,只能把孩子托付給了家中老人照看。因為工作原因,除夕一早就離家到崗的程呈友,只能通過電話、微信的方式關心家人,偶爾能和家人視頻聊天的時候,一向沉默寡言的他一反常態的變得“啰嗦”起來。
“爸,媽,辛苦你們了!特殊時期千萬不要出門,要聽社區的安排知道嗎?”
“你作業做的么樣,今天的網課上了嗎?一定要聽老師的話,把作業做好!”
“身體還好吧,這段時間你辛苦了,等忙過這陣就好了!一切都會好的,大家都會好的!” ……
絮絮叨叨的話語背后,是他對家人的擔心和愧疚,再多的關心和不舍都只能通過手機傳遞給家人。
妻子總是和他相互鼓勵,還擔心他一人在法庭里照顧不好自己,總叮囑他“要按時吃飯,下面條的時候多加個雞蛋補充營養,不要總吃泡面?!薄白罱鼩鉁刈兓?,要注意保暖,千萬別把身體搞垮了!”“家里有我,別擔心!”
“你在前線作戰,我為你守好后方。”程呈友夫妻倆總是相互鼓勵、支持,并肩作戰。
疫情防控戰線上,正是因為有很多像他們一樣,舍小家顧大家,恪盡職守、勇于擔當、拼搏奮戰的人們在一線努力著,寸積銖累、聚水成河、眾志成城,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才會贏!
林清玄先生寫的《心田上的百合花》一文中,百合剛剛誕生的時候,長得就和雜草一模一樣。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內心深處,有一個內在的純潔的念頭:“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證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開出美麗的花朵?!?/span>
偏僻遙遠的山谷,高達數千尺的斷崖,野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著胸膛,努力地釋放內心的能量。
程呈友就如同這株百合,在法院磨礪了20余年,在鄉村扎根了20余年,他認真學、埋頭干,在黨的培養下,從一個農家子弟,當上了書記員,當上了助理審判員,當上了員額法官。
他堅守在工作崗位上,一步一個腳印,用最笨的辦法,走好人生的每一段路。